首页 滚动 > > 正文

文化在交流中推陈出新

来源: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:2023-07-10 10:10:09 分享到:


(资料图片)

近日,上海杨浦一个剧场内,一场别开生面的西藏堆谐表演热火朝天。数千公里之外的西藏自治区拉孜县艺术团,把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珠峰脚下带到东海之滨。这几年,他们数次来到上海,走进剧场、学校、社区,为当地居民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。

这是文化交流的魅力。

文化交流,需要主动吸收借鉴。拉孜县文旅局局长扎西次仁说,每一次外出交流,都会让创作者们看到更多艺术创作形式。例如,在上海,多种舞蹈形式给他们带来了更多创作灵感,并融入传统堆谐的表演之中,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。传统与现代碰撞出崭新的火花,文化从各类样式中汲取养料,持续创新,文化的生命力得以蓬勃发展。

文化交流,需要树立产业意识。西藏堆谐走出高原,收获知名度,不是“演完即止”,更要树立品牌意识,让更多人见识到、喜欢上高原之上的非遗,进而带动文旅产业发展。

据介绍,依托堆谐这一国家级非遗,当地包装、开发出一系列节目和文创产品,一方面扩大了堆谐影响力,另一方面也为传统文化注入市场价值。许多非遗都是当地传承多年、历久弥新的文化瑰宝。通过市场的力量,推动文化遗产走出当地,走向更大的舞台,既能有力扩大文化遗产的覆盖面,打开广阔的文旅市场,也能赋予文化瑰宝更具持续性的生机与活力。

文化交流,还需要与不同“世代”对话。非遗需要代代传承,但是想让青年喜爱传统,特别是愿意投身非遗的传承和保护,需要学会与年轻人对话,实现与当代青年文化的“交流”。如今,堆谐表演中不乏众多青年的身影,他们不但传承文化,更是用丰富的方式在各种平台上展示推广。

这不是个别现象。在各大网络平台,许多传统文化爱好者都有自己的传播渠道,致力于推广自己的兴趣爱好,许多曾经小众的乐器、艺术形式,在青年一代的创新演绎之下,也逐渐圈粉。传统文化和当代青年不断“交流”,各种非遗也在这种交流中被赋予了时代内涵,收获了更广阔的受众,有了更深厚的文化积淀。

文化在交流中焕发新彩,在交流中发展繁荣。只有常怀包容之心、学习之意,切实开展文化交流对话,汲取各类养分,才能让文化之树常青。 (徐驭尧)

编辑:刘晓君

关键词:

x 广告

复原民国旧菜单 一批“消失的名菜”重现羊城

  中新网广州12月5日电 (记者 程景伟)“粤宴中国·消失的名菜”活动4日晚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广场举行,一批业已失传或十分罕见的传统粤

青海再度“双清零”:战“疫”催生定点救治医院反思与成长

  中新网西宁12月5日电 题:青海再度“双清零”:战“疫”催生定点救治医院反思与成长  作者 潘雨洁  全面停诊、四下无人;火线冲

世界海拔最高高铁客运站山丹马场站运营

  中新网兰州12月5日电 (记者 杨艳敏)记者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,12月5日10时29分随着嘉峪关南至西安北D2696次动车组列车

千年古都洛阳为何要建青年友好型城市?

  中新网洛阳12月5日电 题:千年古都洛阳为何要建青年友好型城市?  记者 肖开霖 李贵刚  千年古都洛阳日前公布《洛阳市建设青年

甘肃万余河长公示牌拥有“电子身份证” 局地启“千里眼”治水

  中新网兰州12月5日电 (记者 冯志军)记者5日从甘肃省水利厅获悉,今年以来,甘肃全面推动河长公示牌信息化建设,为全省河流换发“电子

满洲里市向呼伦贝尔市“手递手”异地转运3批次隔离人员

  (抗击新冠肺炎)满洲里市向呼伦贝尔市“手递手”异地转运3批次隔离人员  中新网呼伦贝尔12月5日电 (记者 张玮)5日,内蒙古自治区呼

2021年度法治人物沈云如:让群众过上“有身份的生活”

  中新网杭州12月5日电 题:2021年度法治人物沈云如:让群众过上“有身份的生活”  作者 郭其钰 张先登  行程10余万公里,为辖区3

全国妇联在北京组织巾帼志愿者服务社区“一老一小”

  中新网北京12月5日电 (记者 余湛奕)在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前夕,全国妇联4日在北京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以巾帼志愿者身份,聚焦“一老一
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中公海洋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8   联系邮箱:5855973@qq.com